《詠茶十二韻》 (唐‧齊已‧五言排律)
百草讓為靈,功先百草成。甘傳天下口,貴占火前名。
出處春無雁,收時谷有鶯。封題從澤國,貢獻入秦京。
嗅覺精新極,嘗知骨自輕。研通天柱響,摘繞蜀山明。
賦客秋吟起,禪師晝臥驚。角開香滿室,爐動綠凝鐺。
晚憶涼泉對,閒思異果平。松黃幹旋泛,雲母滑隨傾。
頗貴高人寄,尤宜別櫃盛。曾尋修事法,妙盡陸先生。
坤哥整理註釋:
作者齊己名德生,姓胡,於湖南大溈山(衡山,昆崙大山山系)同慶寺(禪宗)出家,後轉至密印寺為禪師,湖南衡山在唐代是佛教禪宗的聖地之一,而密印寺相傳有一老禪師擅於製茶,同時湖南大溈山也是有名的春茶─”溈山白毛尖”的產地。
<百草讓為靈,功先百草成>--茶的地位
譯:百草把首位讓給了茶,而茶的功效也是百草之首。
<甘傳天下口,貴占火前名>--茶的珍貴
譯:茶的甘香傳遍天下之口,尤以命名為”火前茶”的春茶最為珍貴。
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,古人在寒食節有禁火三日的習俗,所以在寒食節前摘採的茶葉稱為火前茶,唐代上貢的茶葉為求早求珍,於是把春茶劃分為“社前茶”、“火前茶”和“雨前茶”三種,社前茶是初萌之芽;火前茶是茶之嫩葉;雨前茶則是較成熟之茶葉,前後各間隔約15天,其中以”火前茶”為最佳。
<出處春無雁,收時谷有鶯>--茶的出處
譯:茶產自回雁峰,並且在晨間採摘。
湖南衡山有回雁峰,相傳雁飛至此不過,遇春而回,茶出於此處故稱春無雁;收時(採摘)的時間是在鶯出谷的早晨時光。
<封題從澤國,貢獻入秦京>--上貢名茶
譯:茶的封裝題名是在澤國(意指湘江繞境的衡山),然後上貢到首都長安(秦京)。
澤國有水鄉之意,衡山境內”湘江”流過,水系豐沛故謂為澤國。
<嗅覺精新極,嘗知骨自輕>--茶的功效
譯:茶香嗅聞之後能讓精神清新至極;茶嚐了會讓人從骨子裡輕鬆了起來,飄飄欲仙。
<研通天柱響,摘繞蜀山明>--茶的功效
譯:茶的功效能讓人耳聰目明。
天柱與蜀山是對仗;天柱與蜀山都是湖南、安徽一帶的名山,故取用之。而天柱是耳朵的別名;蜀山又名娥媚,唐詩中亦有以娥媚形容雙目者,因此將本句解釋為:茶能讓耳朵聽見聲響(耳聰),讓雙目睛明(目明)。
<賦客秋吟起,禪師晝臥驚>--茶的功效
譯:茶讓詩人(賦客)在秋天裡吟詩作賦,讓禪師在白天與夜裡(臥的隱喻)都能清醒著(驚的隱喻)
<角開香滿室,爐動綠凝鐺>--茶香、茶色
譯:茶的香氣能從角落散開到整個房間,用火爐烹煮時彷彿把茶綠聚集在鐺(茶之溫器)中。
<晚憶涼泉對,閒思異果平>--喫茶
譯:晚上動腦喫茶時可取用涼泉來對合,閒暇喫茶時可搭配各種不同的果子來評議。
<松黃幹旋泛,雲母滑隨傾>--取泉水
譯:煮茶的水宜取用松下之泉或石間泉。
“松”本有隱士喻,而”松黃”是葯名久服輕身療病,因此松黃幹下旋泛(流動)的泉水是為煮茶的最佳上選。
雲母是礦石,古人以為此石為雲之根,雲母薄者可透光作為屏風,是以在石間如流雲飛瀑般的泉水亦是煮茶之上選。
<頗貴高人寄,尤宜別櫃盛>--存放
譯:好茶就像隱士般尊貴,尤其適合分別存放於櫃中。
高人,志行高尚之人,多指隱士。
<曾尋修事法,妙盡陸先生>
譯:尋找”茶事”之法門,才發現茶事之精妙都在陸羽的茶經之中。
意之所指即為師法陸羽之茶經。